海绵城市集约化发展 2020年市场空间或达1.8万亿

2016/7/8 9:38

    当前海绵城市的发展前景良好,政策加码,海绵城市自上而下正加速推进。中央及各部委政策密集发布确定方向,各地方政府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加速执行。自国内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始申报以来,各省表现出远高于去年的火热程度,目前有超过20个省市发布推进“海绵城市”的相关规划,并启动超过数千个项目,全国16个试点城市拟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元。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占城市建成区的20%,以此保守估算2020年海绵城市整体的市场空间可达1万亿—1.8万亿元。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既是补旧债,又是启新程,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尤其被政府重视,海绵城市的大范围推进将成为未来5—10年的大概率事件。根据国外经验,海绵城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技术研究、示范建设、规划推广、规范管理。目前,我国正处在试点扩大和规划推广阶段。 
 当前我国新城区建设依旧火热,如果以2001—2014年年均1952平方公里的速度计算,2015—2020年期间,我国新城区开发面积累计增长量将达1171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到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有望达到62000平方公里,相应的海绵城市市场空间也会扩容至6.2—11.2万亿元。
 海绵城市项目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是从“碎片化”走向“集约化”,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需同时兼具较高的资本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及技术整合能力。针对海绵城市,公司需要做两大方面的准备:一是资金筹措,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制定并上报定增计划;公司自身资产以及资本运作,也可以用于海绵城市项目。二是技术储备,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产业链来看,公司需要在人力资源、技术细节、产品存储等方面实现明显改善。投资者可以选择利润率回报相对较高、所在地方政府支付能力较强的项目进行投资,具备综合实力的企业目标可以不局限于示范城市。
 海绵城市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其一,政策风险,整个海绵城市当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的发展与政策密切相关,一旦政策达不到预期,将对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其二,项目落实风险,海绵城市单个项目所涉及的政府相关审批程序复杂,存在项目审批进程慢、中央及地方政府资金落实不到位等政府风险;其三,市场风险,政策持续加码海绵城市,当前政策扶持力度远超预期,各地争先抢建海绵城市,或会导致泡沫的出现;其四,技术风险,海绵城市建设需同时保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LID技术的应用水平及成熟程度会影响海绵城市推广进程。(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