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环保APP,何日拨开迷雾?

2014/5/6 16:32


香港内部精准一码

   起床、打开手机APP、查看当天的空气质量,查看PM2.5浓度,作为一天出行的“参考”,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李女士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晨起功课”。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雾霾天气的常态化,与李女士有类似习惯的人越来越多了。

  目前,环保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风靡各大手机应用超市,但是,有心人会发现,不同环保APP却出现了数据打架的情况。那么,环保APP的数据缘何“花样百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未来环保APP又将何去何从?

  ■ 各家数据为何“花样百出”?

  □数据来源不同、算法不同,是各家软件数据不同的原因所在

  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当下的空气质量APP,似乎并不为过。

  手机的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应用市场中,发布空气质量数据的APP近百个,其中有三成APP下载量超过100万次,部分下载量超亿次。一些号称采用美国大使馆空气质量数据的APP,也备受青睐。

  记者初步统计,这些软件分为预报天气和预报空气质量两大类。其中,绝大多数的天气类手机应用软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能显示每天的PM2.5数据。

  对比一些网站及软件的数据后不难发现,各种APP空气质量数据都有差别,有的甚至相互“打架”。记者下载“墨迹天气”、“PM2.5监测”等4款空气质量APP测试,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区域,无论空气质量指数(AQI)还是PM2.5数值,均存在很大差距。以4月30日北京的PM2.5数值为例,截至上午10时,“墨迹天气”显示数值为185,“PM2.5监测”显示数值为126,“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数值是165,而北京市环保局的官方APP“北京空气质量”显示的PM2.5值则为100。

  为何数据之间会有差距?主要是数据来源不同、算法不同。虽然国家对空气质量数据发布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但是环保APP的数据更新属于实时更新,所以算法由各公司自主开发,每款软件获取数据及对数据处理的方法不同,造成了数据差异。

  “墨迹天气”曾在官方微博称,其空气质量指数全部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其他软件的数据也都来自不同渠道,有的自称是来源于环境保护部的公开数据,也有根据公开数据二次计算整理而成。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面上许多手机软件实时发布的PM2.5指数,因计算方法问题,结果不同。一位APP开发者表示,他们的算法是将所有监测点各项污染物浓度值进行平均,再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计算,得出一个城市的AQI。

  记者了解到,目前环境保护部并没有与任何软件开发单位合作。商业软件开发者目前并没有自己的环境监测点,一般都是通过软件扫描权威网站来抓取数据,而这一过程极有可能会造成数据延迟并影响其准确性。

  ■如何确保数据有价值?

  □深入挖掘数据,加强信息公开

  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俨然已经变成“商品”,这个“市场”上,确实存在多方供应、相互竞争的情形。让数据更合理、更科学无疑是让人信服的首要原则。

  据中科宇图公众服务产业群首席运营官童元透露:“数据的来源、收集和处理将是环保APP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科宇图近日推出的微保APP中,其数据不仅整合了环保部门的公开数据,未来还将融合基于地理信息收集到的气象数据与遥感数据,如国家环境资源、遥感、气象卫星等数据资料。

  “多年积累的丰富环境数据资料,并有渠道获得最权威、最翔实的环境数据,这就是核心要素。”童元表示。

  目前,有限的信息公开,使得空气质量发布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分析指出,这一方面与过去环保部门缺少公共服务意识,提供的数据产品时效性不强、渠道窄、界面不友好等原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标错位而造成“权威流失”,有一定关系。

  同时,官方数据发布也有“国家队”和“地方队”,两者的一些监测数据也不尽相同。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政府部门应更好地发布原始数据,让公众和机构更容易获取,再借助社会各界力量传播,扩大公开程度。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扩大以及技术上的提升,APP数据的精度、权威性和准确性会越来越高。”童元这样期待。

  ■APP走红背后折射出什么?

  □发布的数据与感受不同,官方APP发展滞后

  空气质量APP的繁荣景象,一方面反映出市场需求,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广泛关注和忧虑。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杭州等城市的环保局,已经开始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官方空气质量APP,市民下载后,可实时了解所在地的空气质量。

  这些环保局官方APP的数据全部来自市级的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和市气象局,同官方网站的监测数据同步,每小时更新一次。

  对比商业类APP的下载量,官方的空气质量APP差距不小。尽管官方APP发布的数据更及时、更准确,但商业APP的用户更多,更具有优势。有数据显示,目前,“墨迹天气”全平台用户量突破两亿,而“北京空气质量”,其累计下载量仅万余次。

  与商业类应用软件相比,官方APP不被重视体现在多方面,如设计简单、用户体验欠佳、功能单一等,这些因素成为官方APP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也有网友表示,官方发布的数据与自身感受不太相同,原因何在?

  对此,大气物理专家王庚辰研究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家部门设立的监测站点获取的数据,可能会和人们的主观意识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在身处空气污染状况下,受空气污染物种类不同、污染源空间分布不同的影响产生感觉误差。不过,与之前相比,国家将PM2.5、臭氧等空气污染源纳入监测范围后,监测数据的误差会逐步缩小。”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公众还是要理智、科学地看待空气污染。” 王庚辰说。

  ■APP如何异军突起?

  □功能多元化, 提供精细化预报服务

  究竟如何走出一条环保特色APP之路?这成为官方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目前,一些手机软件正在从服务功能上寻求突破。如在一张图片内显示多种来源的空气质量数据对比;一些软件还可以提供当日SO2、NO2等污染物浓度报告,并据此提供实时应对建议。

  而依靠单一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80%的环境信息与空间信息相关,在这个时候,地理信息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环境服务。”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秘长汤海表示。

  马军也认为:“离自己最近的数据最有效,由于城市大,所以空气质量差别也很大。比如在北京,密云水库和城区相比,PM2.5的数据差别就会很大。”

  也正是如此,中科宇图推出的微保APP将环境与地图进行了深度结合。地图版块是微保的一大特色,在地图背景之上,加载有影像、地图、交通流量,并引入了街景,打造出了平视地图;地图层之上,有全国及各城市监测点的空间分布图、空气质量的动态实时渲染图以及PM2.5、PM10、NO2等分布图,可支持信息检索、周边分析,并可以通过用户分享的众包形式,打造环境大数据。

  据了解,微保APP也正在研发基于所在位置的精细化空气质量数据,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精确到每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数据;基于多模式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型,可以提供未来5天的空气质量预报。

  除了兼具信息服务和社交功能之外,针对不同的用户对象,中科宇图还研发了3种版本:简版提供简单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综合版具有探索与服务功能,专业版针对政府部门进行定制开发。

  中科宇图总裁姚新坦言,目前微保APP的定位还是一款公益性产品,暂时不考虑盈利的问题。

  ■环保APP将何去何从?

  □提供专业全面的环境大数据,更好地为政府和大众服务

  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根本动力,但如何让公众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实践表明,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而放眼当下,移动APP正是聚合公众参与力量的一种有效形式。

  童元也对记者表示,未来的环境治理,离不开公众参与,而公众反馈数据的采集,则可以更好地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环境领域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智能团队,把公众的力量吸纳进来,这样政府的决策也会更科学,对环境的治理也大有好处。”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未来环保APP的趋势是提供更丰富的环境信息服务,不仅具有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功能,还包括污染应对建议和方法服务,领域也将从大气扩展到水源地、水质信息服务、土壤污染信息服务等。

  例如微保APP,日后将有望开设环境问题投诉功能,为公众开辟一个便捷的反馈问题的渠道。此外,未来微保APP还将为公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利用国内外几十年的医疗大数据信息,构建起大数据疾病诊断服务。

  大数据时代,如何将互联网和环境大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姚新指出,未来将成立专业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团队,全天侯对环境、健康与生活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结合官方数据与用户分享数据,打造海量数据库,提供最专业、最全面的环境大数据服务,打造权威综合性的大环保服务与微保移动服务平台。

  专家的共识是,环保APP今后应不断根据公众需求、环境需求,丰富、完善自身功能,从而加速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推动精致生活理念的落地。

  ■相关新闻

  北京市环保局回应:官方空气质量APP只有两个

  针对市面上近百种空气质量监测APP,不同APP发布的数据经常“打架”的问题,在2013年全市空气质量新闻通报会上,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的APP软件,只有两个是官方的,一个是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的APP,包括35个监测子站的信息,苹果ios版本和安卓版本都可以在北京环境监测中心官方网站免费下载;一个是环境保护部所属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全国空气质量监测”,这个软件有北京12个纳入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子站数据。

  张大伟说,在APP的开发上,目前还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国家层面还没有对开发资格进行相关规定。如果是单站发布的情况还可以对应上,但大部分APP发布的数据都是平均以后得来的。平均的不光是浓度还有评价,而浓度转化为评价又会造成误差。北京空气质量南北差异大,如果用一个全市的平均数来代替,可能对很多人来讲,信息是不确切的。张大伟建议,参照数据的时候应该参照离自己工作或生活最近距离的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实时监测的数据。

  针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能有偏离的问题,张大伟表示:“作为环境监测部门,我们是严格按照国家环境相关的运行规范和质量控制的规范对监测网络的每个子站、每台设备进行运行维护的,所有的标准和设备都是从中国国际的计量科学院进行量值的传递和设备的检定,我们执行的都是国家一级标准,定期还要接受环境保护部对我们的计量认证和质量运行情况的考核。我们监测的数据是没有问题的,但不代表个别的站点、个别的时段,比如说受到仪器设备运行情况或网络不通,可能会有个别数据出现问题,但总的来讲,数据的准确率在98%、99%以上,传输率也是非常高的水平。”

  ■延伸阅读

  未来的“环保神器”

  • 上一篇:【转载】中科宇图发布微保APP 开启环保移动新时代
  • 下一篇:【转载】导航电子地图企业被瓜分后,行业电子地图企业何去何从
    • 电话:010-51286880
    • 香港内部精准一码